“因人而宜,因材施教”是教师教学千古不变的定律,教师设计作业同样需要遵循。由于学生个体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知识基础、学习态度、学习方法和智力的差异,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领悟程度各不相同,所以作业不能全班“整齐划一”搞“一刀切”,要设计有梯度的适宜不同学生练习的选做习题。
首先,教师平时要深入学生群体中了解,课堂中密切关注,课后留心观察,理清把握班级学生每个个体的学情,把学生按“好”“中”“差”进行人群分类。其次,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,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目标,从作业量和作业难易度,将作业设置成有梯度的A、B、C三个层次的“超市商品”,供不同层次学生自主“选购”。A层为基础类,重在巩固基本知识,培养基本技能,达到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(“中”“差”学生必做;“好”学生选做,即如果觉得“太轻松”,可以不做);B层为提高类,适当地增加难度进行变式练习,拓宽学生思维,达到课标的较高要求(“中”“差”学生选做,即如果觉得通过努力能完成可以选做;“好”学生必做);C层为发展类,主要是依据教学内容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实践性、探究性、活动性作业(“好”学生选做,即觉得“有能力”完成,可以做;“中”“差”学生不作要求)。如:教学《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》后,可以设计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:A、一块长方形的菜地,长12米,宽8米,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?B、清华小区有一个周长32米的正方形的花圃,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?C、用4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各边长度都是整数的长方形铁丝框,有几种不同的方法?
这种设计,既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,又考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,还能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快乐。这样一来就能确保优生“吃得饱”,后进生“吃得了”,实现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新课程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