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“不”要从自身做起,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榜样。国内很多父母都是控制狂,这也不许干,那也不许干,孩子在父母的呵斥下从小就生活在“不”的口吻中,进而演变成逆反心理,甚至丧失了很多想象力。原来,我们才是“不”的创造者,而“不”应该怎样说呢?
当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来做事的时候,“不”也要分情况对待。
有段时间里,我对女儿的长发颇为不满,因为打理头发要浪费很多时间,弄的上学时间变得紧张起来。一天,女儿又把头发胡乱一梳,我恰好看在眼里,战争就这样爆发了。我朝女儿喊:不好好梳头就赶紧把头发剪掉。“我偏不!”女儿哐的一声把我关在卧室门外,用大哭来发泄愤怒。这个“不”来得太过于突然,我冒了一肚子火,在想该用什么方法对付她。终于让我找到了办法——任由她把自己关在卧室里,我去做自己的事,不予理睬。这种冷处理的方式,一会儿就让她感到无所适从,她开始出来找我,开始与我搭话。事情完全发生了转变,一开始强烈说“不”的她这时却若有所失,既怕我不理她,又怕我生气。看到她这个样子,我也开始反省自己:如果别人强制地想剪掉我的头发,我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呢?可能比女儿还愤怒,又或是誓死要保卫自己的头发呢!但,我对女儿做了什么?竟然想要自己的强制来控制她,却遭到她坚决地反对,看来我的孩子真的长大了,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,面对这样的不,我的不却显得那么卑微。于是,我们都给了对方一个缓冲期,就这样和好了。
从成长的心理角度来看,孩子在一生中要经历两次心理反抗期:第一次在两岁左右就可能出现,第二次则是青春期,这时的“不”大多代表着成长,代表着他自己的主见。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轻松地对她说不,让她懂得有些事是可以做的,有些事是必须遵从规则的。